认证首页 >> 认证知识 >> 食品安全 >> 中国中小食品企业危难的抉择 第2页

中国中小食品企业危难的抉择

最近更新: | 人气: 8570


  低矮的厂房、落后的生产……这些都是主管部门整改的目标。别说要求越来越高的FGMP、HACCT等标准,单一个饮料业内的行业标准已经使他们愁断了肠。

  经营果汁饮料已有数年的王老板对媒体有一种强烈的抗拒,一听说记者要来采访,马上以出差为由挂断了电话。而当记者随着知情人摸到厂门外时,他才勉强地解释:“我们都曾是媒体曝光的‘受害者’。”

  话匣子一打开,其实中小企业主们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吐。由于当初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门槛很低,许多中小企业都有着“先天不足”的致命伤,而低价、低利润产品的定位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生产上投入太大的成本。反正食品饮料中不含对人体造成太大伤害的物质,吃不坏人,也就这么做下来了。没想一轮“非典”,再加上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曝光,监管部门真的狠下心来抓饮料质量。

  “食品行业原来比较混乱,像饼干、糖果等一直都没有一套统一的行业监测标准,人们心目中只要是能通过卫生检测,不出事故的企业,就是安全正规的企业。”——可是现在呢?毒奶粉事件发生后,整个乳业草木皆兵。潮汕凉果出事后,广东凉果制造业的地区行业标准马上出台——所有曾引起公众注意的行业,都首当其冲。有国家标准的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查处,没有国家标准的就马上制定地区标准或行业标准。

  对于资本雄厚、生产规范的大企业来说,要达到这些标准自然轻而易举,何况由于行业标准一般是由该行业的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协会转而会委托专家和业内具代表性的大企业来拟定标准的草稿,所以大企业自身的生产模式和企业标准多多少少会对行业标准的拟定有所影响。

  众所周知,一个大型食品企业的资金实力动辄是小企业的十倍到几十倍,要中小企业达到这种“大企业模式”的标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那如果达不到标准又怎么办呢?

  中小企业面临出局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雷红涛指出,无论国家标准还是行业标准,都分为“强制性执行”和“非强制性执行”两种,前者包括卫生检测、安全成分检测等标准——这是保证消费者健康的基础,所有企业都必需达到,否则主管部门可以马上勒令其停业整顿或关闭,而后者则涉及商标、生产规模等若干规定,要求企业积极主动地达到。

  一般来说,行业标准只是在还没有国家标准的时候应用的,但事实上,现在很多行业和大企业都在做“危机公关”。为了重新建立消费者的信心,联合制定一些高于国家标准的认证标准,如饮用水的“安全饮品认证”等,等于是另一种形式的“行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iso.com.cn/book-5169/




相关资料下载

最新发布认证知识

咨询热线:
13925768373
13925767953
13925760773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