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词典火爆川渝地区 网友纷纷点赞(图)
出处:www.cniso.com.cn | 发布日期:2014/3/12 | 浏览量:1441 | 【字体:
大 中 小】
莫背倒别个摆人家的空龙门阵!’空龙(nong)门阵(zen),指无关紧要的话、闲话。”如此搞怪的词语解释,你相信这出自于一本词典吗?3月8日,一本名为《四川方言词典》的“奇书”截图在微博上热传,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词典里记载了上世纪80年代川渝地区最地道的方言词汇,“有盐有味”的解释引得一众网友纷纷点赞:“壮哉我川渝方言,简单粗暴,深入民间,实用度爆表”。
探索
商报记者 饶方婧 实习生 杜文颖
走红:“奇书”有盐有味
网友直呼简单耿直
“川话词典,内容亮得无法直视。”3月8日,网友“比持标”在微博上晒出了一本词典的照片。不同于常见词典,照片中的词典搜罗了各种川话方言,文字解释一本正经,例句各种接地气。许多网友直呼:“川渝方言就是这么简单耿直。”
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奇书?昨日,记者联系到重庆文化名人、《重庆言子儿》作者张老侃,在他家中恰好收藏了这本书—《四川方言词典》,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张老侃告诉记者,“书里收录的方言,也含有部分独具重庆特色的言子,比如巴适。”词典按照拼音开头、笔画进行分类,每个字、词按照川渝人民的发音习惯,用拼音、音调标注,然后配上“充满椒盐味”的生动例子,进行释义。如“瓜眉(mi)瓜眼,形容人傻乎乎的样子。大家都走了,你还~地站在那里做啥子”。
初衷:作为工具书出版
年轻人热捧出乎意料
如此正式的词典,最初是怎么诞生的?昨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词典的编辑董孟戎。她曾是四川人民出版社词典室工作人员,虽然早已退休,但她对于这本《四川方言词典》仍记忆犹新。
“这本词典最早是作为一本工具书出版的。”董孟戎告诉记者,书的作者是当时四川大学从事现代汉语研究的三位教师王文虎、张一舟、周家筠。上世纪80年代时许多外省人涌入四川,而当时的川渝方言,很多外地人听不懂,于是这本《四川方言词典》应运而生,供人们查阅、学习。
“考虑到是作为工具书,收录词句的尺度就比较开放。”董孟戎说,书中有很多不文雅的口头词汇,但生活中常用,所以仍被收录。
董孟戎说,此书花了近三年的时间编撰,印刷量不算高。而现在这本书在网上火起来,也出乎她的意料,“但这本词典能得到年轻人认可,还是感到欣慰”。
遗憾:部分言子消失
出版社考虑再版
转眼20多年过去,书中的方言还有多少在使用?张老侃介绍,书中如“忙得褡褡不沾背(忙得脚不沾地)”、“丰都城拉二胡(鬼扯)”等,现在已很少用。
“这些方言很多是从过去生产、生活方式中衍生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交流更方便,很多人都说普通话。”但张老侃认为,这些方言充满地方特色,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
现在此书重现网络,勾起了不少人的阅读欲。许多网友都在微博上留言:“简直是一本奇书,哪里能买到一本?”
昨日,四川人民出版社总办室主任唐海涛透露,近年来,常有读者打电话来咨询这本《四川方言词典》,考虑现在的需求情况,今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有再版的打算。
跟着词典学方言
吆鸭子
拼音:yao ya zi
释义:本指赶鸭子。因赶鸭人总在最后,故引申为位居最后。
例子:今年升学考试,我县成绩很不理想,和兄弟县比较起来,几乎吆了鸭子。
十字路口跶扑爬—分不倒东南西北
拼音:si zi nu kou da pu pa—fen bu dao dong nan xi be
释义:跶扑爬,即摔跟头。分不倒,即分不了。十字路口通四方,一跟头摔昏了,分不清东西南北,泛指分不清方向。
吃包谷粑打呵嗨—张口黄
拼音:ci bao gu ba da ho hai—zang kou huang
释义:玉米是黄色,吃了玉米饼子,张开嘴就看见满口黄色。比喻人开口说话就开黄腔。
打甩手
拼音:da shuai shou
释义:空着手。
例子:好嘛!你不让我提,我就~走。
翻精倒怪
拼音:fan jin dao guai
释义:(贬)形容想法、做法很奇怪,不循常规。
例子:~,要跑去当壮丁,牛牵绳都拖不住!
夜明珠蘸酱油—宝得有盐有味
拼音:ye min zu zan jiang you—bao de you yan you wei
释义:宝,指夜明珠,运用时形容象活宝的样子。有盐有味,在运用中作补语,表状态,带讥笑色彩。
例子:你看她这身打扮,硬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