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2020版《中国药典》医疗器械无菌微生物检验员
Ⅱ 、Ⅲ类医疗器械企业无菌检 (化) 验人员,医用口罩检验人员;体 外诊断试剂企业微生物检验员,洁净环境检测人员等。根据《医疗器 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现场审查标准》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计 划》,每个企业应有 2 名以上专职检验人员。
与人体损伤表面和粘膜接触器械,
( 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精洗、组 装、初包装及其封口,不低于 300 000 级 。
与损伤表面(伤口或其他损伤体表)接触器械, 如:溃疡、烧伤、肉芽组织敷料或治疗器械、 " 创可贴 " 等 。
与粘膜或自然腔道接触器械,如:无菌导尿管、 无菌气管插管、阴道内或消化道器械( 胃管、 乙状结肠镜、结肠镜、胃镜) 等,其特点是不 经穿刺或切开术进入体内的器械 。
无菌医疗器械的初包装材料应当在多少级别的洁净区内生产?
分两种不同的情况,其要求也不相同。
无菌医疗器械初包装的生产应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国家正在制定这方面的产品标准。对于直接接触药 品不洗即用的药品包装材料容器, 国家局早已实行注册管理制度,所
以我们建议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向取得药品包装材料注册证的厂家定购无菌医疗器械的初包装
一、无菌检验员培训目的
1. 医疗器械口罩防护用品行业标准微生物检验方法;
2. 产品的无菌检验方法、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及产品方法适用性试验;
3. 初始污染菌检验方法、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及产品修正系数;
4. 纯化水微生物限度检验及所有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5. 洁净间监测方法及问题解析;
6. 不同供试品的制备方法;
7. 实验所有菌种保藏、管理、传代和使用技术;
《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
第九条 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不得有下列内容: (1)含有"疗效最佳"、"保证治愈"、"包治"、"根治"、"即刻见效"、"完全无毒副作用"等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的; (2)含有"最高技术"、"最科学"、"最先进"、"最佳"等绝对化语言和表示的; (3)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的; (4)与其他企业产品的功效和安全性相比较的; (5)含有"保险公司保险"、"无效退款"等承诺性语言的; (六)利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名义、形象作证明或者推荐的; (6)含有使人感到已经患某种疾病,或者使人误解不使用该医疗器械会患某种疾病或加重病情的表述的; (7)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第四条 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注册管理。 境内第一类医疗器械由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境外医疗器械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医疗器械的注册,除本办法另有规定外,参照境外医疗器械办理。 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有效期4年。
第五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制,相应内容由审批注册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填写。 注册号的编排方式为: ×(×)1(食)药监械(×2)字××××3 第×4××5××××6 号。其中: ×1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地的简称: 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境外医疗器械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医疗器械为"国"字; 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 境内第一类医疗器械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加所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的简称,为××1(无相应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时,仅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
×2为注册形式(准、进、许): "准"字适用于境内医疗器械; "进"字适用于境外医疗器械; "许"字适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医疗器械; ××××3为批准注册年份; ×4为产品管理类别; ××5为产品品种编码; ××××6为注册流水号。 医疗器械注册证书附有《医疗器械注册登记表》与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同时使用。
二、无菌检验员培训内容
1 、微生物基础知识
1) 检测实验用培养基配制、灭菌;培养基、器具灭菌等相关问题详讲;
2) 查看大肠、铜绿、金葡各种培养基生长情况,三种菌划平板
3) 供试液制备、细菌菌落、初始污染菌检测;
4) 生产人员手、台面、工作服菌落计数实验操作;
5) 大肠杆菌检测、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操作步骤;
常用无菌医疗器械性能要求
整形材料
v 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v 有一定的柔软性并保持一定强度;
v 容易加工成所要求的复杂形状;耐水、耐汗、 耐唾液、耐溶剂,并有一定的耐热和耐寒性;
v 易染色;
v 质轻并易于清洗。一次性使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
v 材料要求及标准
GB15593 《 输血(液)器具用软聚氯乙烯塑料 》
YY0242 《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丙烯专用 料 》
YY114 《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乙烯专用料 》
v 产品技术要求及标准
此类产品 基本由医 用PVC 、 PP 、PE 等材料制 成,符合 标准的、 好的原料 是此类产
品质量的 基本保证
三、无菌检验员培训价格
初级1400元,中级1600元,高级1800元。
四、无菌检验员联系老师
崔老师 1 8 5 2 0 4 5 7 6 6 0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技术文件和记录,以及法规要求的其他文件。 质量手册应当对质量管理体系作出规定。 程序文件应当根据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的各种工作程序而制定,包含本规范所规定的各项程序。 技术文件应当包括产品技术要求及相关标准、生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检验和试验操作规程、安装和服务操作规程等相关文件。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建立文件控制程序,系统地设计、制定、审核、批准和发放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至少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者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等应当按照控制程序管理,并有相应的文件分发、替换或者撤销、复制和销毁记录; (二)文件更新或者修订时,应当按规定评审和批准,能够识别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 (三)分发和使用的文件应当为适宜的文本,已撤销或者作废的文件应当进行标识,防止误用。 受控文件清单 电子文档管理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确定作废的技术文件等必要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保存期限,以满足产品维修和产品质量责任追溯等需要。 保存期限+追溯要求+证据
3 、无菌基础知识
1) 无菌检查两种实验方法:直接接种法、薄膜过滤法
2) 纯化水微生物限度检测实验
3) 查看斜面实验结果;
4) 实验总结;修正系数讲解;培养基灵敏度;产品方法适用性实验;
5) 菌种传代与保存;
6) 微粒污染;洁净环境监测。
分离力 在规定的条件下装配,然后在背离圆锥接头装配方向,施加25 N的轴向力,二者不得分离。
分离力的试验方法 同漏液试验的装配方法进行装配。 在背离装置的方向上施加25 N的轴向力,其速率大约为10 N/s,保持10 s。
应力开裂 在规定的条件下试验,圆锥接头不得有应力开裂现象。 注意:用于圆锥接头的材料在任何环境中使用时都应具有抗应力开裂的性能(例如接触酒精时)。
应力开裂的试验方法 将被测圆锥接头与一钢制的外圆锥或内标准接头连接,标准接头尺寸应符合图4或图5的规定,连接双方都必须干燥。装配时施加27.5N的轴向力,保持5s,同时以不超过0.1N·m 的扭矩进行扭转,旋转角不超过90°。 除上述的通用设备,将已组装的接头在20℃ ±5 ℃下放置48 h。 对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将已装配的接头在20 ℃ ±5 ℃下放置24 h。
第一类:手术器械的大部分、听诊器、医用X线胶片、医用X线防护装置、全自动电泳仪、医用离心机、切片机、牙科椅、煮沸消毒器、纱布绷带、创可贴、手术衣、手术帽、口罩、集尿袋等。 第二类:体温计、血压计、医用脱脂棉、医用脱脂纱布、医用卫生口罩等。 第三类:隐形眼镜、体外震波碎石机、有创内镜、超声手术刀、激光手术设备、输血器、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CT设备等。
医疗器械注册证格式由国家总局统一制定 注册号的编排方式为: ×1械注×2××××3×4××5××××6。(新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2014.10.1) ×(×)1(食)药监械(×2)字××××3 第×4××5××××6 号(旧2004.8.9)其中: ×1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地的简称: 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进口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为"国"字; 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 ×2为注册形式: "准"字适用于境内医疗器械; "进"字适用于进口医疗器械; "许"字适用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医疗器械; ××××3为首次注册年份; ×4为产品管理类别; ××5为产品分类编码;(医疗器械分类编码的后两位) ××××6为首次注册流水号。 延续注册的,××××3和××××6数字不变。管理类别调整重新编号.
2020版《中国药典》医疗器械无菌微生物检验员
关闭
1. 医疗器械口罩防护用品行业标准微生物检验方法;
2. 产品的无菌检验方法、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及产品方法适用性试验;
3. 初始污染菌检验方法、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及产品修正系数;
4. 纯化水微生物限度检验及所有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5. 洁净间监测方法及问题解析;
6. 不同供试品的制备方法;
7. 实验所有菌种保藏、管理、传代和使用技术;
Ⅱ 、Ⅲ类医疗器械企业无菌检 (化) 验人员,医用口罩检验人员;体 外诊断试剂企业微生物检验员,洁净环境检测人员等。根据《医疗器 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现场审查标准》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计 划》,每个企业应有 2 名以上专职检验人员。
更新时间:2024/10/26 8: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