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背后的"套路"-护肤品技术化妆品配方师培训-圣问技术职业技能培训中心V:stspx134 每月开班、常年开办、循环开课;
纵观全球化妆品产业,欧美发达国家的化妆品行业已经发展了上百年,从宝洁和联合利华都靠肥皂发家开始,日化行业(化妆品行业)就开始稳步发展了。
而我国的化妆品行业才发展了20多年而已,虽然时间短,但也占据了后发优势,整体的体量和配方技术(这也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外资化妆品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培养了很多本土的配方技术人才)得到了迅速的攀升,尤其是最近几年,借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自媒体(微信,头条,微博,抖音等)让更多的消费者有机会深入了解化妆品,他们不再全盘的听信商家的宣传,而是有的放矢的关注产品本身,剖析成分的优劣。
诚然,作为护肤品的核心,成分的确很重要,但只看成分,不分析成分背后的逻辑,却是片面的,今天我来谈谈成分背后的"套路"!
一:成分表中即使是同一种成分, 性能可能也会相差很大!
根据目前化妆品法规,所有的原料成分都必须在包装上列出来,这些原料名称就是业内熟知的INCI Name(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Cosmetic Ingredient),又称国际化妆品原料。但是,很多"不同"的原料都对应同一个INCI Name。我举几个例子你就清楚了:
例如大家经常看到的透明质酸,这个原料其实有好几个型号:
1)大分子量透明质酸:分子量高于2000KDa,能够在皮肤表层形成一层透气膜,在皮肤表面锁住水分,防止水分蒸发,长久保湿。但是穿透力差,不会被皮肤吸收。
2)中等分子量透明质酸:分子量在500KDa─2000KDa之间,也可以在皮肤表层形成透气膜,锁住水分,紧致皮肤。
3)小分子量透明质酸:透明质酸分子量在10KDa─500KDa之间,可渗透到皮肤的真皮层,在皮肤内部发挥作用,锁住水分,促进皮肤代谢,使皮肤湿润光滑、细腻柔嫩、富有弹性。防止水分蒸发的能力很差。
4)寡聚透明质酸:分子量小于10KDa,即小于50个单糖结构,聚合度小于25的透明质酸分子,可以深入真皮层内部,发挥全方位、持续保湿的作用,和普通透明质酸分子在皮肤表层发挥保湿作用不同,保湿持续时间长,效果好,长期使用,还具有抗衰老、去除皱纹的作用。
而上面所有种类的透明质酸在包装上体现的都只有一个成分:透明质酸!也许是只有某一种型号的透明质酸,也许是2-3种型号透明质酸的复配!除非商家特意写出来是哪种型号,一般消费者,甚至是配方师都无法分辨出来,因为不管哪种透明质酸的用量在配方中都是低于1%的,所以你也很难判断这个产品使用的透明质酸具体是什么哪种功效的!
还有一个例子是原料品质的差别,最典型的例子是烟酰胺的品质,目前国际大牌的烟酰胺原料厂家有荷兰的帝斯曼(DSM)和龙沙(Lonza),他们的烟酰胺对其中的杂质控制的很严格,烟酸的含量<200ppm,而烟酸的释放会导致对皮肤的刺激性陡增,所以这也是很多人声称对高浓度的烟酰胺产品不耐受的原因之一。试想,两个不同的产品,都宣称加了5%的烟酰胺,但他们的效果一定会一模一样吗?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家族很丰富,在化妆品应用领域,按粘度来分,从5cst这种低粘度的(易于挥发,肤感清爽),到60000cst这种高粘度的硅油(主要帮助成膜,提高滋润度)都有。所以不同型号的硅油对肤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消费者也没有办法单单从成分表中看出来,也没法通过自己上手上脸涂抹去得知到底使用了哪种硅油,因为你使用的是整个配方产品,肯定还有其他的润肤油脂会干扰你的判断!
二:除了用苯氧乙醇1%去判断其他组分的用量,还有其他方法吗?
答案当然是有,而且你能利用的原料很多,我尽量一一列出来:
1)EDTA 二钠,EDTA 四钠,乙二胺二琥珀酸三钠:这几个都是常用的螯合剂,主要用于螯合钙镁离子的,一般添加量是0.05-0.2%之间。
2)黄原胶,卡波姆:这两种都是护肤品常用的增稠剂,不管卡波姆的型号用的是U10, 940,还是980, 肯定不会超过1%的,因为用多了粘度会非常高,而且容易搓泥。黄原胶用量一般在0.1-0.3%居多。
3)香精,色素:对于膏霜乳液这种来说, 香精用量也是绝对低于1%的, 因为膏霜乳液的原料大部分都是没啥气味的,所以加一点点香精就足够了,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刺激。而对于一些洗去型的产品,例如洗发水,沐浴露之类的,虽然里面含有大量的表面活性剂带来不愉悦的气味,但添加的香精量一般也不会超过1%,但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主打香氛洗护的沐浴露/洗发水来说,香精的用量是可能超过1%的!
4)透明质酸钠,甘草酸二钾,尿囊素,薄荷醇:这些功效性成分一般都不会超过1%, 第一个原因是成本,毕竟功效原料的价格比较贵,小品牌也加不起那么多,第二个原因就是这些功效成分在比较低的用量已经能发挥比较好的作用了,加多了也浪费,配方师做一个配方总是希望能调制出最优的配方(当然也来自老板和客户的"鞭打"),即性价比最高的配方,既要满足成本要求,功效的需求,还要保证产品稳定性没有问题。
5)各种植物提取物:除非产品特别宣称某某提取物加了高于1%的用量,其他大部分情况下,请自动默认各种提取物都是小于1%,原因和4)是一样的,就不多说了。
相信有上面这些原料,你能很轻松的分辨成分表用量的套路了吧。再结合原料的起效浓度,就能知道商家宣称的内容到底是有干货还是忽悠人的了!
三:是不是成分表越长,产品越上档次,功效越强?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个看每个品牌的调性,我们都知道,雅诗兰黛的成分表都是很长的,动不动就30+种原料,尤其是喜欢用各种各样的提取物,据我了解,雅诗兰黛研发中心有个研究活性物的部门,专门去评估不同活性物(包括植物提取物)之间搭配功效的,所以我个人认为他们配方这么复杂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点是配方越复杂,模仿者越难以模仿,或者说推迟他们成功模仿的时间。第二点是可能配方中有几种活性物是研究的比较成熟的,加量也不低,功效验证的结果也是不错的,而其他的活性物是陪跑的,压根没啥效果,只是为了给真正的活性物搭配打掩护的。哈哈,个人猜想!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韩国的产品,我看过很多韩国产品的背标,他们的成分表都非常长,真是又臭又长,韩国在创新方面的确做的很不错,经常出创新的剂型,创新的包装以迎合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但我觉得他们的产品很喜欢堆砌植物提取物,如果韩国产品的开发时间很短的话,我很怀疑他们只是为了宣称的好看,华而不实,让消费者看到玲琅满目的植物提取物后觉得这个产品是多么的天然,温和和安全,而不去验证这个搭配后对产品的功效是否真的有正面的作用,因为植物提取物不恰当的使用也会造成对皮肤的刺激。同时也很难把配方做的稳定,所以对那些疯狂加入明目繁多植物提取物的韩国产品要三思,不要为那么虚假的"植物提取物"付出高额的"溢价"。最后,为他们备案的人员默哀三分钟,这么多的成分对于备案登记也是挺耗时间的。
四:无防腐添加,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苯氧乙醇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种防腐剂,最高用量不能超过1%,是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一种防腐剂了,这也侧面说明了这个防腐剂在消费者中接受度还是蛮高的,唯一的缺点是用量稍微高点就有发热的风险,尤其是在面贴膜产品中。
而有些防腐剂是就不太受消费者待见了,例如卡松,尼泊金酯类,卡松是MIT和CMIT的混合物,虽然在停留型的产品(就是不用洗掉的)是禁用了,但在冲洗型的产品是性价比很高的原料,而尼泊金类是常用在停留型产品里面,通过尼泊金酯类低用量的添加复配就可以达到防腐的效果,但由于有报道宣称尼泊金酯类会增加致癌的风险,各大品牌为了减少消费者后续的投诉和质疑,纷纷把它换掉了。
所以目前的商家也学聪明了,你们不是不想看到防腐剂吗?好!我就添加一些不在法规列表的防腐剂,但依然有防腐抑菌效果的原料好了,典型的原料是对羟基苯乙酮,1,2己二醇(这两种原料目前广泛用在面膜配方里),植物提取物类抑菌剂,还记得年初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的植物防腐剂吗?打着三种植物提取物(秦椒果提取物,朝鲜白头翁提取物,须松萝提取物)宣称防腐,这几个提取物一看就是纯植物来源的嘛,尤其是朝鲜白头翁提取物,还是来源于朝鲜的,后来被扒出只是里面额外添加的银离子带来的防腐剂效果,那三种提取物是达不到这么强的防腐效果的。
所以说,目前的无添加防腐剂是存在两种隐患的。第一,市场的考验时间还太短,收集的使用数据还太少,就像以前的尼泊金酯类防腐剂一样,是用了很多年才发现它的潜在风险的。第二,有些商家或者原料商为了迎合无添加防腐剂的宣称,可能是铤而走险,加一些违禁组分到原料里,而配方师和品牌方是很难发现的,最后受伤的还是消费者。
五:相比于宣称中"有助于"这样的字眼,"提升xx%"更加值得关注!
由于中国的法规非常严格,很多产品添加了某种大热成分,为了博得消费者的喜欢,同时规避法规风险,如果这个产品压根没有做过任何功效验证的情况下,往往喜欢用"有助于"这样的字眼,例如在配方里加了0.0001%的辅酶Q10,这种添加量相当于在长江里打了一个鸡蛋就说这是鸡蛋汤一样,商家可以这样说:特别添加辅酶Q10,有助于降低对皮肤的损伤"这里的有助于可以是帮助了0.001%,也可以帮助了10%,说法都掌握在商家手上,你也很难验证。而如果宣称使用了某款面霜,肌肤含水量提升了30%,这种宣称大概率是做过功效测试的,且不论他们做的功效测试是否有偏袒自家产品的可疑性,但至少人家有这个想法去验证产品的功效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们通常会在这种宣称上面打上"X",之后用小字去备注下,在XX条件下,经过XX人的功评价,得出XX功效的结论!
当然,最近《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下发了。里面规定了宣称要来源于以下方面(不同的宣称,来源的评价原则不一样)。
1)人体试验
2)消费者测试
3)实验室试验
4)文献资料
这意味以后的宣称会更加透明和科学,倒逼化妆品技术的整体提升,清除一些只想混水摸鱼的不正规企业!
张老师qq134 8799 257 手机 微信134 1208 6256、李老师、范老师、朱老师、陈老师、文老师、鲁老师、黄老师、林老师、王老师、崔老师、伍老师等:专业师资、计量认证权威机构、技能培训专业机构、技术服务称心机构--广州圣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圣问技术认证服务中心--stspx,你满意的合作伙伴。
护肤品配方技术培训视频内容:
D一,化妆品皮肤学与皮肤美容学基础(化妆品配方师培训:理论1)
二,化妆品的配方设计与开发基础(化妆品调配师培训:理论2)
三,化妆品的原料识别与筛选基础(护肤品工程师培训:理论3)
四,乳剂化妆品的配方设计与工艺(化妆品技术员培训:理论4)
五,非乳剂护肤品的配方设计与工艺(护肤品DIY技术培训:理论5)
六,清洁洗护类化妆品的配方与设计(化妆品制作技术培训:理论6)
七,美容修饰类化妆品的配方与设计(护肤品生产做法培训:理论7)
八,美白去斑类化妆品的配方设计(化妆品配料员培训:理论8)
九,抗衰老与防晒化妆品的配方设计(护肤品配制工培训:理论9)
护肤品化妆品制作技术实践操作:
洁面:低泡洁面乳、高泡洁面膏、慕斯洁面的配方组成及制作工艺。
水剂:爽肤水、护肤水、精华水的配方组成及制作工艺。
精华:原液、精华油的配方组成及制作工艺。
乳体:护肤乳、精华乳、防晒乳、身体乳的配方组成及制作工艺。
霜体:保湿霜、嫩肤霜、日霜、晚霜、护手霜、眼霜的配方组成及制作工艺。
面膜:液体面膜(袋)、眼贴膜的配方组成及制作工艺。
啫喱:去角质啫喱、冻膜、芦荟凝胶的配方组成及制作工艺。
彩妆课程:口红、胭脂膏、唇膏等配方解析与制作技能、调色技术。
洗护课程:洗发水、护肤素、焗油类等实用配方解析与制备。
化妆品研发制作技术培训说明:
1)、护肤品调配技术课程仅以课纲内容为限进行讲解,以实际操作培训为主,所用材料人均一份;
2)、化妆品配方师制作技术学习课程收费为3800元/人,结合学员实际基础适度讲解,以实际授课内容为准;
3)、化妆品配制技术培训所用教材、原料、设备、器皿等及期间学员三餐、住宿均为统一免费提供。
4)、经培训考核合格发放化妆品配方师证书,证书联网注册、、终身有效。
5)、为保障实训指导效果,本培训为小班教学,限额招生,每期员满即止。以学员实际报名预约先后为序确认报名留位。
6)、免费复训、在线指导、原料选购、工厂建设、厂房装修、设备购置、人员培训、资质审批、技术指导等服务,对学习质量问题负责到底,对客户服务到家,创造长远的效益。
常年开展如下项目:
1.化妆品检验员(微生物检测员、化妆品包装材料检验、化妆品添加剂检验)等职业培训;
2.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等;
3.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员、粮油质量检验员、食品检验员)等职业资格培训;
4.化学检验员(化学检验员、化妆品检验员、材料物理性能检验员、水质检验员)等职业资格培训;
5.内审员(ISO22716化妆品GMPC内审员;ISO22000化妆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内审员;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内审员;ISO17025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等内审员培训;
6.化妆品检验员、微生物检验员、医疗器械检验员、卫士消毒产品检验员;
7.计量员、內校员、计量管理员、内部校验员、仪校员计量校准员资格证培训;
8、化妆品安全管理员、化妆品安全管理师、化妆品质量管理师、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师、中式烹调师、健康管理师等化妆品招投标加分证书
9、化妆品、化妆品行业出厂检验技能培训(理化检验及微生物检验培训)常年开设。
从事或准备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化妆品检验工作者以及化妆品护肤品DIY从业者;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对化妆品的原料、包材、化妆品制成品中组成成份进析检测,对化妆品的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价,以使化妆品的质量符合国家、企业的标准的从业人员。无基础但热衷于手工护肤品制作者、化妆品原料经销人员、化妆品产品销售人员、化妆品配方师、护肤品工程师、美容产品技术工程师、化妆品检验人员、化妆品质量、生产负责人、烧料技术员、化妆品乳化工、化妆品内审员等 化妆品配方师培训、护肤品调配师实操培训、化妆品技术培训通知、化妆品技术培训、化妆品DIY技术、化妆品diy培训、化妆品配制技术、化妆品手作技术、护肤品技术培训、护肤品配制技术、化妆品配方师技术培训、化妆品技能培训、化妆品配方配制技术、护肤品配方师培训、化妆品制作、护肤品制作等。
更新时间:2023/2/11 23: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