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物价调控的节骨眼上,国内粮油行业的几家龙头企业,接到了有关部门的“招呼”。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上周国家发改委召集的一次座谈会上,相关部门已经明确指示与会的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明年3月的全国“两会”之前,小包装食用油价格不再上调,而这个非正式的通知也得到了与会企业的支持。
相关企业接到“招呼”
按前述知情人士的说法,与会的企业包括益海嘉里、中粮、九三等4家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其中,仅中粮和益海嘉里两家企业已占据了小包装食用油市场份额的一半左右。
据悉,相关部门给与会企业提出了明确要求,既保证供应,同时还要保证价格稳定,“上涨肯定是不被允许的。”
在此之前,食用油价格已连续上涨了1个多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10月1日~10日,5L桶装的大豆油价格为48.92元,至11月11日~20日已涨至56.99元,涨幅为17%。
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只是我国近期遭遇的通胀压力的一部分。包括棉花、糖等产品的价格在最近两个月中都大幅上涨,并一起推动我国10月份CPI达到4.4%的峰值。一些经济学家预测,如果物价形势得不到控制,11月份的CPI甚至可能超过5%。
这引起了中央层面的高度关注。11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物价问题,并随后颁布了“国16条”,明确提出政府可在必要时采取临时价格干预的措施。
短期价格保持稳定
不过,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理论室主任刘霞辉表示,相关物价调控部门和企业“私下打招呼”属于一种非正式的价格干预,而非“临时价格干预”,后者会有正式的文件发布。“虽然不是正式的限价政策,但企业通常都会配合政府工作。比如,必须涨价的,可以少涨一些;能延后的,先不涨价。”刘霞辉认为,在特殊时期,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也是应该的。
包括益海、中粮在内的企业拒绝向记者证实有关前述座谈会的信息,但都对政府的价格调控政策表示理解和支持。
接受记者采访的企业和分析人士都认为,在未来的几个月,小包装食用油价格将保持稳定。
成本压力考验企业
如果按照目前的原料成本计算,虽然利润很有限,小包装食用油企业尚可维持生产,但若再出现此前11000元/吨的原料价格高位,就吃不消了。
从已经出台的政策来看,国家也未完全置企业利益于不顾。为了解决企业的原料供应问题,自10月底开始,国家先后两次抛售储备植物油。此外,30万吨大豆也将于本周五加入“抛储大军”。
对此,来自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业内人士都表示认可,“企业和政府将共同承担责任,大家共渡难关才有可能战胜通胀。” 据《每日经济新闻》
价格临时干预我国有先例
新世纪以来,针对2003年“非典”时期部分中药材和消毒用品价格暴涨,以及2008年初少数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过快上涨,中央政府先后两次依法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对稳定市场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政府实施必要的行政干预,在发达国家也不乏先例,美、德、法、日、韩等国都有政府干预价格的做法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