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首页 >> 认证新闻 >> 北大等34家环评机构违法遭罚

北大等34家环评机构违法遭罚

类型:转贴 | 出处: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13/11/8 8:34:01 | 人气: 14352

专家称机制不完善 将环评做成生意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记者昨日获悉,环保部日前通报了对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和人员的处理意见,对存在违法行为的34家环评机构分别予以取消资质、限期整改、警告等处分。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在本次被环保部通报的环评机构中甚至出现了北京大学、同济大学、青岛大学这些知名的高等学府。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我国环评报告公开度不够,环评结果受利益给予方影响越来越大,应参考国外全面公开环评报告或切断环评机构和委托企业的利益关系。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等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或后果进行的预测、评估。环评报告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项目的最终命运,但其结果若不准确,对区域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则更广泛。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本次通报中存在违法行为的34家环评机构中,青岛大学因违法问题严重,被予以取消资质并将依法履行行政处罚程序;而同济大学和北京大学也被限期整改3个月。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环评这样影响广泛的重要环节,高等学府都出现违法行为,这将让全社会对于环评的信赖度大打折扣。  

    对于屡禁不止的环评机构和人员存在的作假等违法行为,不少专家都将主要原因直指环评机制的不完善。“在我国目前的环评机制下,环评环节成为了一种生意,而未对环保起到应有的作用。” 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据介绍,目前国内外的环评机构在接受企业、单位等委托进行环评后,都是要向其收取一定费用的,因此委托方和被委托环评机构如何保证双方存在利益关系的情况下,环评结果依然客观、准确,成为各界最为关注的问题。  

    “环评报告公开不充分就容易因利益而产生暗箱操作。”马军坦言,目前我国环评乃至大量第三方评测领域都存在公开不够充分,公众、同行监督程度不够导致造假等问题。马军介绍,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环评机构做好环评报告后会向社会全文公开报告,任由社会和同行为报告提意见、挑毛病,如果环评机构对这些意见做出的解释无法令人满意的话,还可能要召开公开听证会,并把修改后的环评报告全文继续公开、征求意见。而目前国内的环评报告并不向社会公开所有内容,公众可以参与环评报告修改的时间也仅10天。相较之下,美国该环节长达90天左右,有的大型项目前后经多次修改、公开报告,整个过程耗时甚至长达几年。  

    “国内不少环评报告中存在大量低级错误,有的甚至明显是其他报告未经修改就直接拷贝过来的,如果不公开报告原文,这些内容公众根本无法看到。”马军表示。   

    另外,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还提出,希望我国的环评机制能够逐渐地将环评机构和需要环评的企业、单位等委托方的利益链隔断,可以委托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有资质的中介机构作为中间方,企业将环评费用交予它们之后,由它们委托环评机构做环评,并且尽可能地加强对环评机构的监管和约束,尽量避免环评机构为处于同一利益集团中的企业、单位等做环评。马中坦言,在各个领域的第三方检测、评价机构只要涉及利益、监管不到位都可能产生作弊、作假等对社会、民众产生较大危害的违法行为,因此,要尽可能地切断利益,加强监管。  

本站新闻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致电0769-23154015。

新发布公开课

最新发布

咨询热线:
13925768373
13925767953
13925760773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