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其他行业不断多元化、跨领域跑马圈地之后,原本一心埋头卖药的制药企业也开始尝试跨界,做起了非药产品,包括华北制药、武汉健民、广药集团、贵州百灵等药企巨头陆续进入保健品、日化、快消等领域一展拳脚,而且此种趋势日渐明显。
很多药企都在进军非药的大健康市场,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以华北制药为例,这家中国最老牌的国有化学制药企业,在之前的全国药交会上就在大肆推介该公司生产的深海鱼油类保健品,以及新开发的一款高端化妆品。
“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是必然,跨界经营其实是药企应对‘慢节奏’的策略。”广州帅克医药总经理梁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慢节奏”是国家食药监督管理总局旗下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近期提出的新名词,被梁烽用以解释药企跨界的无奈。
据他介绍,目前,在美国批一个一类新药至少也就10年的时间,在中国做仿制药的时间也要5年。5年对很多药企来说是一个“耗不起”的时间,而“耗不起”的结果就是分流去做跨界产品。此外,研发费用的高企,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目前即便研发一个仿制药的费用也要500万,依照30%的通过率计算,静态成本已经高达1500万元。
“目前研发、招标环节的节奏都非常慢,而慢的结果就是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高,尤其是时间成本,对很多企业来说‘耗不起’。另外药品政策不断变化,大家心里没底,也是导致大家因对医药产业信心不足而跨界经营的一个原因。”梁烽进一步指出。
“中成药的企业,做跨界比较合适一点,纯化学药跨界难度偏大。”这是业内企业普遍的看法。据统计,目前国内主流的药企做跨界经营的不外乎三个方向,一是保健品、二是酒及饮料、三则是日化品。
保健品方面,广药集团、健康元集团均起步较早,前者旗下的白云山汉方药业为了聚焦非药的大健康产品,已经主动剥离了制药业务,其目前在主推高端灵芝孢子油,后者则一直在深耕西洋参保健品市场。
跨界做酒和饮料的方面,目前包括天士力、江中、白云山和黄等药企都在积极布局酒业,天士力打造的国台酒在业界已小有名气,江中和白云山和黄则分别在主推高端酒品牌宁夏朴卡酒、白云山神农酒。饮料方面,属广药集团和贵州百灵较为高调,前者从加多宝手中拿回红罐王老吉商标使用权后,已将2013年凉茶营收目标定为100亿元。而贵州百灵则在去年推出胶原蛋白饮品。
至于日化方面,则属云南白药一马当先。依据其2012年报表,大健康事业部已经成为云南白药业绩的主要贡献者。当年,其牙膏收入突破17亿元,同比大增45%;另外洗发水“养元青”亦贡献了6000万元左右的营收。
以云南白药为例,跨界赚钱效应显然颇佳。这也促使欲跨界和已跨界的药企老总们认定,跨界肯定赚钱,否则不会如此多药企蜂拥而入。
至于保健品、酒及饮料方面,市场中也不时有人对此类跨界的赚钱效应提出质疑。以天士力的国台酒为例,该酒虽已经有一定的口碑,但目前很大一部分还是被用于天士力答谢客户等渠道,而贵州百灵投数亿元打造的胶原蛋白饮品爱透则近日被爆出巨亏。
由于新的市场开发费用被用于非药业务,原本就偏低的研发创新投入变得更加稀少,本土药企在高端用药市场的份额已在逐年缩水。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医药蓝皮书——《中国药品市场报告(2012)》,本土制药企业在高端市场的渗透率要远低于外资药企,二、三级医院更是为外资药企所占据。
数据显示,三级医院药品市场排名前五的企业中,已没有一家本土药企,目前,辉瑞、阿斯利康、赛诺菲、拜耳和罗氏这五家外资药企盘踞着这一榜单。